一则广东银保监局注销广东华灏保险代理等两家机构的保险业务代理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的公告,揭开了保险中介市场数量缩水的冰山一角。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年初至今,各地银保监局已陆续注销近400家保险中介机构的许可证,其中保险专业中介机构46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334家。业内人士分析,许可证频遭注销的背后,除“僵尸”机构被清理外,企业因自身经营策略转变主动退出者有之;而在监管严查中介违规乱象的大背景下,保险中介公司经营门槛提高,被动离开者亦有之。
对保险机构而言,能避免出现兑付危机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重要性不言而喻。9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独家获悉,银保监会向各保险公司下发通知,拟开展新的流动性风险项目行业测试工作。同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12号:流动性风险征求意见稿》也一同下发。分析人士指出,新的测试方案有望重塑现金流预警架构,有关指标的勾稽关系也更容易发现保险公司编制错误或隐瞒相关数据的行为。
继今年1月份、5月份两次通报后,9月19日,银保监会第三次通报了近期在人身险产品监管中发现的典型问题,15家人身险公司被“点名”。
保险业的强监管态势仍在延续。据同花顺Ifind统计,截至9月18日,银保监系统针对各类保险公司(不含个人)累计开出罚单348张(以发布日期计),累计罚金约7000万元。其中,中介机构及兼业代理机构罚单占近七成,编制虚假资料、违规给予合同外利益等成处罚重灾区。但是,相较去年同期的600余张罚单,超1亿元罚金,2019年保险业罚单数量大幅减少,处罚金额缩水近四成。业内人士表示,处罚数量和罚款金额同比双降,既有2018年“最严监管年”的威慑力,也有监管回归常态的原因。
9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提出发展医养保险,增加老年人可选择的商业保险品种,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没有任何免赔,没有任何门槛。花多少,保险公司给咱们报多少”“监管机构已统一发文,今后保险费率要上调”“购买返还型健康保险最后机会”“重大疾病保险费率调整”……如果您关注过保险产品,对于上面的话一定不会陌生,但这些话究竟是真是假,一般消费者却无从判断。
“今年要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门诊用药纳入医保,给予50%的报销,这将惠及我国4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年初两会的答记者问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如是说道。
“整改非常彻底,从我们网点来看,保险公司私下给客户经理等销售人员‘返现’的现象已经消失。”位于北京市永安里附近某银行支行网点客户经理对《金融时报》记者肯定地说道,距银保监会下发的《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各家银行网点都在对“小账”“返点”“小黑钱”等违规现象积极整改,以更好地促进银保渠道业务的发展。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召开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工作会议,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主持会议。会议分析研究了2019年第二季度保险业偿付能力和风险状况,审议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结果和对部分公司的监管措施,部署下一阶段偿付能力监管和风险防控工作。
8月22日,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寿险公司发布半年报,上半年公司营收457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75.99亿元,同比增长128.9%。
上市险企半年报集体华丽出场。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五大A股上市险企净利润增速均超50%。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上半年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775.2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净利总和1581.9亿元,相当于日赚9.7亿元,同比大增81%。
随着我国保险业务规模越来越大,侵犯保险消费者权益的问题也日益突出。9月3日,银保监会网站发布《关于三家银行保险机构侵害消费者权益情况的通报》,指出近期检查发现某大型商业银行、某寿险公司以及某财险公司存在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并进行通报,其中涉及问题包括欺骗投保人、多收保费、无理拒赔或未按法定时限履行理赔义务等。